通过各种新闻媒体,我们强烈感受到,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《复兴之路》展览时对“中国梦”的深情阐述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前进发展的一股强大精神力量,中国人民步入了一个追逐梦想的新时代。在各行各业中,我一直比较关注的还是农业问题,因为一直以来,农业在国计民生中的基础性作用是显而易见的,正所谓农业不举,百业不兴,可见,实现大国梦、强国梦,离不开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。特别是在基层,老百姓对“中国梦”的认识和理解已经提升了到一个全新的高度,带着这种对光荣使命的美好期待,我们到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王河村进行了调研,在新农村快速发展的步伐中感受农业中国梦的魅力。
穷则思变,开创设施蔬菜路
俗话说:“五里不同风,十里不同俗。”每一个村子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,这种特色原来可能是缺点,但如果能够合理利用,就能转化为自己的优势。
王河村就是化弊为利的典范。王河村位于白水县西固镇,地处白水河下游。水源充足,土壤肥沃。上世纪90年代,为响应白水县政府建设“苹果之乡”的号召,王河村村民种起了苹果。在实践中,老百姓发现,由于土质原因,种植出来的苹果既酸又小,而且苹果树根腐朽的特别严重。其他村子因为种苹果逐渐富裕,而王河村却因苹果而更加贫穷了。
穷则思变,王河村独辟畦径,依据地域优势,开创了一条设施蔬菜路,大量种植西红柿、甜瓜、西瓜、西葫芦等蔬菜瓜果。在县农牧局的帮助和支持下,提出“一村一品”的发展思路,大力发展大棚设施蔬菜种植,从此王河村走上了致富路。
为了鼓励更多人建大棚,在资金方面,王河村以协会为载体,帮助群众解决资金问题350万,并争取了20万修建白水县首家村级蔬果批发市场。为解决技术问题,除聘请专家外,王河村采取“宝塔式”的技术培训,先由专家培训骨干,再由骨干培训普通菜农。在营销方面,王河村建起了果蔬商品交易大厅,注册了“贝蕾王”牌商标,制作礼品箱,注册“贝蕾王”蔬菜协会,建立销售网络。从此,“贝蕾王”牌成为王河村对外发展的名片,获得了市场的准入证。自此,“一村一品”的发展模式为村民致富又添新路。
扩大生产,拼图农业中国梦
“一村一品”的发展已经初具模式,王河村将其不断扩大发展。由最初的19个大棚,到现在的480个大棚,由最初的21名群众参加蔬菜协会,到现在的家家户户都种起了大棚蔬菜,由最初的小商小贩收购,到现在申报注册了“贝蕾牌”蔬菜商标,发展自己的品牌。
短短的几年时间里,王河村经济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,仅大棚就达到480个占地600亩,仅此一项,每年为农民增收600余万元,人均纯收入达6300元。基础设施更是一应俱全,自来水引进家家户户,村道已铺上了柏油路,新民居拔地而起,王河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。
此行我感受到了“一村一品”的魅力,看到了新农村建设中势如破竹的气势,更坚定了我对实现农业中国梦的信心。